4月8日,汕头举行第48次骨灰集体海葬活动,2283份先人骨灰回归自然,溶存大海。据了解,汕头自1998年首次举办海葬活动以来,至今骨灰撒海数量已累计超14万份,去年全市骨灰海葬率突破30%。

在骨灰集体海葬活动上,主办方举办简约的告别仪式,随后家属手捧着先人骨灰,登船前往骨灰海葬地点。当船只行至指定海域时,现场响起三声汽笛声。在工作人员引导下,家属手捧可降解骨灰盒送至礼赞生命门,伴着鲜花和音乐,先人骨灰缓缓沉入大海,枕浪长眠,与海共生。据悉,此次骨灰集体海葬分为两场,上午场邀请家属参与,下午场以骨灰委托海葬形式举行。

自2011年起,汕头实行骨灰集体免费撒海政策,费用由政府统一承担。近年来,骨灰海葬、树葬等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广泛推广,群众接受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。截至2024年底,汕头骨灰撒海数量累计超过14万份。

2023年入选广东省新时代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澄海区,去年骨灰海葬率达到了70%。早在2013年,澄海区就在广东省率先打造专门用于骨灰撒海的海葬码头;2018年,该区建造了一艘总造价150万元、长20米的海葬专用船,确保丧属出海安全。此后,澄海区还在全省率先出台骨灰海葬管理制度,制定海葬活动标准化流程,推动骨灰海葬规范化发展,并落实党员干部带头执行,规范党员干部治丧行为,示范带动形成绿色殡葬浓厚氛围。

“海葬突破了传统‘入土为安’的观念,有利于节约土地、改善生态环境。”汕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为多途径宣传倡导海葬新风,汕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、村(居)委会及全市1003个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功能,引导群众改变丧葬陋习。同时,推动海葬服务常态化,依托微信公众号实时接受海葬线上预约,安排专人跟进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来源: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